2012年中國工程機械銷售弱勢開局。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,1月挖掘機、裝載機、推土機和壓路機銷量同比分別下降53.1%、49.8%、66.6%和53.3%,環比數據分別下降38.5%、64.3%、18.7%和35.0%。工程機械分產品2012年1月份出口也是漲跌互現。
2011年,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“前凸后凹”之痛,從總體上告別持續10年之久的超高速增長階段,即便是以往的“明星產品”,如挖掘機、起重機等也未能幸免。
與市場弱勢相對應的,則是中國工程機械的迅速擴張。過去十來年中國國內基礎建設的高速發展,和中國工程機械的規;瘮U張,在今天歐美經濟陷入重圍的時候,獲得了巨大的回報。中國工程機械不僅以國內市場為支撐,不斷擴大海外市場,還借以歐美特別是歐洲經濟危機之際,發起了對全球工程機械巨頭的“掃貨”行動。
這種掃貨不同之前中國所奉行的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。事實證明,并不是中國給了外資市場,于是就可以獲得其技術。相反,中國只有給予自己的企業以適當市場支撐,在外資競爭對手處于危機時,通過各種方式如兼并來獲得外資的技術,這才是貨真價實的。2012年中國工程機械雖然面臨市場的波動,但是中國工程機械的整體實力將空前強大,這個實力不僅僅指規模實力,還包括技術實力。在資本兼并的過程中,中國工程機械的技術獲得了跨越式發展。
中國工程機械的發展,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開辟了一條道路,那就是資本對外擴張優于產品進口和技術引進。2012年新年伊始,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海外并購就連下兩城?梢粤弦,中國工程機械在未來幾年內,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水平,都將有迅速的提高。
徐 工:奮力突破千億元大關
2011年,徐工集團實現營業收入870億元,同比增長32%以上,連續23年位居中國工程機械第一,躋身全球行業第7位,被國家授予行業惟一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;利潤、利稅等各項指標均有較大幅度增長,尤其是出口創匯突破性地邁入10億美元大門,同比翻番增長。
徐工自主創新成績斐然。2011年共獲得授權專利396項,是2010年的1.5倍,連奪兩項國家科技進步大獎,成為工信部授予江蘇省惟一也是首批中國技術創新示范企業;1200噸全地面起重機、12噸裝載機等“三高一大”產品完成鑒定并批量銷售,3000噸級履帶起重機投產并被國家科技部納入863計劃項目,打破國外企業壟斷。
全球化布局提速,總投資200億元以上的19項重大國際項目正在推進實施,順利完成了對德國、荷蘭兩家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公司的跨國并購,目前正在尋求更大規模的海外并購。
2012年,徐工集團將實現‘三個堅定不移’”,一是堅定不移地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元和永保行業第一位置的戰略目標;二是堅定不移地沖擊2015年營業收入3000億元和成為全球行業前3強的產業抱負;三是堅定不移地推進變革、推動布局調整、推行國際化戰略,成就極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頂級企業。
柳 工:五大舉措實現“二十五”字大目標
2011年,柳工集團營業收入達到220億元,同比增長16%;通過兼并收購,快速進入了礦山機械重礦卡車行業;其自主研發的中國第一臺歐Ⅳ排放裝載機及領先行業技術水平的E系列挖掘機成功發布。
柳工國際業務突飛猛進,整機銷售突破8600臺,實現了國際市場銷量增長51%,出口金額增長67%的業績。亞太、中東、南非3家海外子公司相繼開業,成功構建了擁有10家海外子公司,覆蓋全球94個國家的海外營銷服務體系。
通過與康明斯公司合作,雙方開啟合資生產發動機序幕,核心零部件體系進一步完善;并購波蘭HSW公司取得實質性進展,為柳工國際化制造開拓了新領域。
2012年既是柳工集團全力打造廣西千億元企業集團的關鍵一年,也是柳工實施“十二五”戰略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。
柳工集團提出了2012年的五大舉措:1.搭建集團化資源服務平臺,將重點完成市場營銷創新服務平臺、融資平臺、采購平臺、技術平臺等搭建工作。2.完善產業布局,圍繞“制造引領,服務推動”策略,完成以主機產品為核、以生產服務業務和核心零部件制造業務為兩翼的重點項目實施。3.以“產品技術進步及品質提升、成本、費用的控制、經營性現金流的改善、提升基礎管理水平”為重點促進各子公司提升管理水平。4.優化集團管控體系。圍繞“合理高效,張弛有度”的管控策略,為集團公司協調發展和有效管控提供制度保障。5.加快海外拓展步伐,打造第二本土市場,完善海外市場布局。努力把國內的制造體系優秀經驗推進到海外制造基地。
山推:品牌服務年
2011年,山推躍居全球建筑機械50強第22位,成為提升最快的國內工程機械制造商之一,落實了“三大平臺建設”,在人力資源、ERP信息化提升、供應鏈精益管理等方面重點突破,夯實了管理基礎。
技術創新進步明顯。2011年,山推共完成新產品研發28種、新型主機10項,申請專利237項,承擔的國家級科技支撐計劃《新一代高性能全液壓推土機研制》項目通過驗收。
海外收入翻番增長,產品出口目的地國增加至130多個國家和地區,混凝土機械、路面機械、裝載機等銷量增長,改變了推土機出口一支獨大的局面。目前,山推已形成中亞和獨聯體、非洲、西亞、東南亞、拉美及大洋洲幾個市場板塊。
2012定義為山推“品牌服務年”。2012年,隨著呼叫中心上線、“一年不限工作小時”質保承諾、道路機械“上路”等計劃的實施,山推將通過細分市場,實施差異化服務策略,加強以“技能提升”為重點的代理商服務能力培訓,提高顧客滿意度。
中聯重科:管理模式創新
2012年1月30日,以創下世界吉尼斯紀錄80米泵車為首的工程機械車隊駛出中聯重科總部大門?們r值逾8億元的中聯重科全系列工程機械將批量發往海內外,交付全球用戶。
中聯重科公司2011年盈利近47億元人民幣,同比增長55%~75%。技術創新亮點頻閃:全球最長碳纖維臂架泵車的研制成功,展現了工程機械和前沿材料科學的完美結合;3200噸履帶式起重機、全球最大噸位單鋼輪振動壓路機、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成套設備等領先產品,表明了中聯重科在多個領域的研發制造實力和技術話語權。
與此同時,中聯重科資源整合、海外銷售同樣取得重要進展。其與CIFA在技術上實現了中歐合璧,在采購上實現了全球一體,在市場上實現了網絡有機疊加,全方位發展提升了中聯重科的國際化指數。
2012年,中聯重科將重點推行“以客戶為一個中心,以人才和技術為二個根本,推行三維矩陣式管理”的管理模式。中聯重科將以資本為紐帶,持續加大對海外市場的投入,完善全球網絡體系;復制、推廣與CIFA協同融合的成功經驗,運用資本優勢,積極爭取在海外資源整合上有更大的突破,拓寬走出去廣度,加大跨國運營深度。
安徽叉車:“十二五”末擠進世界工業車輛前5強
作為目前國內叉車行業惟一的上市公司。自1991年以來,安徽叉車集團公司已連續21年穩居行業龍頭地位。
2011年,安徽叉車集團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再創歷史最好水平,叉車總銷量突破7萬臺,同比增長33%;實現利稅7.99億元。其中,出口叉車、出口創匯同比分別增長49.29%、66.78%。
2011年,公司技改和創新類項目共計獲得政府資金支持約4500萬元。12~46噸重裝技術研究與運用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,G系列CPD10-50交流平衡重式蓄電池叉車被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,全年新產品產值率達56.1%,獲得授權專利66項。
對于新一年公司的目標,企業將堅持轉型升級,圍繞整機能力提升與布局規劃的完善,進一步提升公司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能力;重點圍繞精品新品工程實施,進一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,依靠持續創新與成果轉化持續引領行業技術進步。2012年,公司還將重點圍繞國內國際兩個市場,進一步提高企業市場占有率和用戶滿意度,重點圍繞精益生產推進和深化,提高管理水平,強化企業內質。(來源:中國工業報)
|